
陜西水石合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一家專門從事城市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城市建筑外環境景觀設計,策劃技術咨詢及銷售服務專業公司。
陜西石泉老街旅游景區設計
【水石合•博士談】德國活力街道公共空間(一):柏林三角公園
譚超
德國卡塞爾大學建筑學博士
World University Service全球化教育可持續旅游項目負責人
從今天起將會介紹德國不同規模的公共空間和城市公園,重點是放在這些空間如何吸引市民,如何提升城市和街道活力上??偣?期,分活力街道公共空間,小尺度和大尺度公園這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各舉兩個實際案例來說明。當然這些案例的成功和居民生活水平,當地文化習俗以及地域環境甚至歷史背景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這些項目也會基于這些框架來展開介紹,希望能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些參考借鑒。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柏林市的三角公園,這也是常常作為帶動不同街區活力的經典案例。
項目名稱:三角公園
- 地點:柏林市
- 面積:31.5公頃
- 建設時間:2011-2014
- 建設成本:1800萬歐元
柏林市三角公園所在的位置曾經是德意志帝國鐵路的站點,是來自安哈爾特和波茨坦兩條鐵路線匯入柏林站前相交匯形成的場地。從19世紀中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這里一直是繁忙的交通樞紐。
二戰期間,作為德國首都的柏林市本身就是軍事打擊的重點,而鐵路、橋梁、機場等大型樞紐則是炮轟的重中之重。最終,1945年多次遭受空襲后的三角鐵路地帶留下了一片斷瓦殘垣,隱隱還冒著燃燒未盡的硝煙。
戰火不但摧毀了這片區域的城市結構,也阻斷了柏林市民賴以生存的交通設施,而冷戰時期又加劇了這片土地再開發的阻力,對所有人來說,這里似乎都是一個缺乏潛力死氣沉沉的地帶,似乎不值得為之付出精力和成本。
自從1945年以來,安哈爾特和波茨坦鐵路就停運了。戰爭的破壞和東西兩德分立下柏林墻的阻隔,使得原本的鐵路樞紐不復存在,這塊場地成了一塊荒廢的土地。雜草叢生,灌木瘋長。
至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三角公園建設之前,整個基地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這四個階段對于后面三角公園土地開發和市民參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梢哉f每個階段的城市發展都極大的改變了柏林市民的生活狀態和出行方式,是他們生命中不可抹去的記憶。從黑白圖底關系可以看出:
1.戰前從大蒂爾加藤公園到波茨坦廣場再到三角鐵路地帶,城市紋理清晰而整齊,建筑密度高。
2.二戰后受到炮火轟炸,整個區域被炸的七零八落,城市紋理被極大破壞。
3.柏林墻豎起后,進一步撕裂了這一區域的發展,三角鐵路地帶情況和戰后基本一樣,毫無變化。
4.兩德統一后,隨著波茨坦廣場的建成,城市逐漸形成新的紋理。然而三角鐵路地帶的發展依然微乎其微。
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被隔離在這塊場地之外,同時自然的力量出人意料地統治了這里。從40年代到60年代,鐵軌上雜草叢生;從60年代到80年代,無人修剪的草叢變成了灌木叢;從80年代到2000年,無人打理的灌木叢變成了一片樹林。當人為因素最小限度的干預,自然因素就會最大程度的介入。
經過六十多年的歲月,廢棄的鐵路場站變成了城市中心的荒野區和無人地帶。眾多野生動物和鳥類來此安家;在城市的其他區域已經絕跡的稀有植物在這里重新繁榮。曾經繁忙的鐵軌如今靜臥在郁郁蔥蔥的森林中。機器的死寂和生命的喧鬧共同塑成了這里獨特的神秘氣氛,這個三不管地帶成為戰后一代柏林市民童年探險的樂園。對柏林市民而言,這里承載了太多歷史事件和生活回憶。
時光進入21世紀,整個柏林市隨著兩德統一也開始重建,一系列的開發項目被提上日程議事,城市也逐漸恢復元氣,當然這些工程也是耗資巨大。當財政上捉襟見肘的柏林政府重新想起這個遺忘多年的鐵路地帶時,首先想到的卻是它所能提供的地產開發價值。于是一個光鮮的土地開發計劃開始籌劃。戰后一代柏林人,此時已經開始步入老年,眼看這塊土地上所承載的自己的前半生記憶將不復存在,他們開始了抗爭。
市民們組織起委員會,向公眾、向決策部門宣傳這塊土地更為珍貴的價值。在強調民主公平的德國,這種自下而上的開發過程和市民參與對城市建設的影響是合理又合法的。當市民委員會正式注冊后,便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公關宣傳。起初,市民委員會的標志就是這些綠色的氣球。
在市民委員會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認識這塊場地的價值。不僅基地周邊的各個住宅小區居民和辦公區的工作人員,甚至連柏林市其他市區的居民(他們代表了一部分群體,由于生活和工作需要,經常會在基地這里停留或中轉)都被邀請參與到土地開發的討論會中。最后,“要綠色,不要房子,要公共空間,不要私有地產”成為人們的主張。
人們開始認識到,這塊地是柏林綠地系統中重要的生態廊道,沿著廢棄鐵軌形成的次生森林將其北部的大蒂爾加藤公園和其東南部的騰柏爾霍夫公園這兩個巨大的城市綠肺緊密連接起來,并將生態系統延伸到柏林市郊的四個大型自然保護區中去。將此建成街區公園會明顯地緩解波茨坦廣場高層建筑的城市熱島效應、改善柏林的城市生態環境。
同時,在城市的中心建起一處迷人的公園,無疑會為周圍的居民提供更為宜人的室外公共環境,也會提升整個城市的生活品質。因為從波茨坦廣場到維多利亞公園,這一帶的所有社區都缺乏一個足夠體量的公共開放空間,而維多利亞公園本身是一個觀賞性植被豐茂的小山丘。市民們急切需要一個地勢平坦,有多種活動可能性的大面積場地進行休閑和放松。
于是,決策發生了改變,2006年三角公園的設計競賽得以舉行。在此之前市民委員會做了大量的采訪和問卷調查,并且組織了一系列的市民研討會,對土地利用和總體規劃提出了大量的建議和設想。這些都被記錄在案并很大的影響到了規劃任務書。
共同商討建設開發,為城市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是柏林人的權利。大家都積極的為規劃出謀劃策。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語言背景的市民代表參與到各個研討會中來。冷戰時期柏林被四國管轄,柏林墻又將城市發展強制性的一分為二?,F在,三角公園這個項目一開始就具有很強的多元化需求典型性和民主參與代表性。
當然,老百姓不是專業人士,不能以圖紙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意愿,于是他們就通過商討,得出大部分人想要的結果寫在紙片上。
甚至連孩子們都有權參與討論,他們作為小小市民,同樣有權利為自己的成長環境爭取適當的配套設施。不要小看這些兒童代表們,在項目建成后,他們會是第一批使用者和受益者,這個項目的建設將陪伴他們的成長發育。
競賽分兩輪,每輪都會有專家組評委的嚴格審核。同時也會邀請居民代表旁聽每個方案的介紹。
市民們有權現場對設計方案提出反對、質疑和建議。
這些反饋都會被記錄在案,并當作項目開發的基礎資料存檔,發布。
各個環節的討論都是公開的,允許媒體報道。
市民委員會也自發組織在線報道和答疑。讓更多的市民關注動態并同步參與留言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這個項目所影響到的公眾群體就完全和競賽評委會同步了。
各個方案通過展覽向大眾展示。
最終,柏林著名的事務所Atelier Loidl風景園林設計事務所在競賽中拔得頭籌。公園分東西兩部分。曾經主導場地的鐵軌并沒有成為設計方案所依賴的構成場地空間結構的主導元素。主導場地空間結構的是其周邊的用地和環境。設計方案通過對場地邊緣的處理讓這片土地重新融入城市的整體結構之中,使它從一塊被遺棄的角落重新向城市打開。許多不同功能的活動場地都被排列在各個小區和公園之間,這樣的空間規劃深受評委會和公眾的喜愛,尤其是這些小區的居民,因為這些功能有很多就是當初市民委員會組織市民總結出來的。其實對于公眾來說,最好的方案就是能把市民需求以最合理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方案?! ?/p>
通過獨特的景觀設計和精心的布局,Atelier Loidl事務所對未開墾之地與人工建造的綠色植被元素進行了對比。從而創造出了很多詩情畫意的空間,它們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大范圍的園林景觀,這里主要有:自由的草地、茂密的樹林、精心栽培的苗圃、大型的梯田結構、運動場地以及野生動物保護區等等。這些節點后面我們會逐一介紹。
設計的方案盡最大程度保留了場地上的樹木,也盡最大程度保留了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活動。場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場地上的記憶和情感也得到了保護,這一切都包含在一個全新的空間結構中。
這個鐵路交錯的三角地帶,幾十年來一直處在被人遺棄的狀態,行人根本無法進入,這是首次被設計師煥發生機,重新使其融入到城市的結構中來。
這里類似高原的廣闊之地的海拔只比城市平面高處四米,同時原來鐵路的殘留品是該公園別的獨一無二、別具一格。開闊的延展和高原一般的場地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加上之前老鐵路基地氛圍,三角公園無疑可以說是柏林獨一無二的。
公園東部分早在2011年已完工。公園西部分直到2013年春季才完工。至此,西部分與東部分合體,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個集體育設施、運動場和休閑設施為一體的漫步公園。
散步平臺是一個園內的慢行步道系統,便于大量人群的疏散和通行。平臺邊緣也設計成座位的高度,在局部有方便輪椅上下的緩坡草坪。
健身草坪是場地中央的多功能開發空間,在晴朗的日子里,市民們有組織或自發的進行各種健身運動,例如健身操、太極等。
德國人沒有跳廣場舞的習慣,但是有公園瑜伽的愛好。所以大面積的草坪就給這種活動提供了場所。其實這個項目里設置了非觀賞性的大草坪,而沒有被景觀設計師去框定場地的特定功能,這實際上就是為市民靈活運用場地保留了一些可能性,是對人的尊重。
當然,大草坪也往往是足球運動的訓練基地。
休息區采用了木質的階梯式座位,朝向公園的活動場地,這應該是世界上所有公園和廣場座椅朝向的基本原則:面向風景或人群。也就是要有可看的東西,這才是座位朝向的必要。人總是對人群有極大的觀察興趣,如果背離人的活動場地反向設置座位,往往是非常規的特殊原因?,F在這也成為了波茨坦廣場上班族午休和午餐的絕佳場所,對于這些辦公室白領來說,每天能有固定時間享受陽光,呼吸新鮮空氣的機會是非常重要的。
籃球場方便了周邊社區青少年的體育運動需求,它所處的位置也是這一需求最突出和頻繁的地帶。這在市民委員會動員討論時期就提出來了。
沙灘排球的體量在整個公園中較大,這也是市民提出的要求。
滑板區是公園里的一個亮點,所有年輕人最喜愛的元素被整合到一起?;?、滑輪車、滑輪鞋、花樣自行車等各種酷炫技能的運動本身就是吸引眼球的表演。
兒童活動場地則適合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這基本上是當初市民委員會的兒童代表和他們家長所提出的要求。而這些要求的迫切度和關注度也決定了其日后的使用率。
野生動物保護區是貫穿整個公園的環保系統,這些非常不便于行人和自行車通過的大石塊,就是為了不讓人進入活動,目的是為了保護在石塊中棲息和產卵的一些珍貴罕見的蜥蜴物種,這當然也是土地開發時由環保專家組團考察所記錄的。這些物種是公園建設前,基地還是三不管的無人區時期就遷徙過來的,所以沒道理因為建設一個公園就忽略它們的存在。有些初到此處的市民原以為這是設計師的設計手法或者一種景觀元素,因為這在一個充分強調人類活動的公園里實在顯得很不協調,但實際上這是為了保護自然與生態環境的一個措施,也是為了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做作的一份努力。
市民農園也是公園建設前就早已存在的功能,它位于西園的西邊與社區相接的位置。起初市民們也是費了相當大的一番功夫,才說服政府保留了這部分市民農園。雖然從整體規劃上來說,市民農園屬于休閑農業,是城市居民打發空余時間,自產自銷有機綠色食品的場地,它既不屬于三角公園的功能,也不屬于周邊小區的配套設施,但是如果把這些農園拆除了,這些農園的主人很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參與休閑農業,因為柏林市的市民農園已經趨于飽和。所以以公園的名義,將這部分農園劃到公園面積中,就是保留它們的最人性化的做法,當然這種付出不是單方面的,作為回報,市民農園必須定期向公園游客開放一間咖啡館,出售部分園內產出的果蔬產品或由此制作的糕點,收益也歸農園主人所有。
涂鴉墻面給涂鴉壁畫愛好者創意發揮的空間,從此這些年輕人再也不用深更半夜、蒙面潛伏的進行藝術創作了,也不再為市民舉報、警察逮捕而擔心受怕了。三角公園的很多墻面都是為涂鴉噴漆愛好者而設置的公共畫布,這里的涂鴉平均每兩周就會更新。這些元素也為提升園內人氣起到了很好的裝飾效果。
綜合娛樂區是鐵路高架橋下面的空間,設計師做成了融合多種熱門活動的形式,在這里可以進行三人籃球、斜面轉盤、初級滑板、地面蹦床、單杠拉伸等。很多接受媒體采訪的從其他市區而來的市民反映,這里有很多活動是其他市區的公園所不具備的,如此多樣化需求都集中在同一個公園的案例,在整個柏林市都很難再找到第二個了,這就是這個公園對市民來說最大的魅力所在。有的時候你會覺得不是在逛一個公園,而是好幾個公園。
逃生出口的設置是一個硬性規定,因為三角公園下方是柏林市的地鐵線路,所以必須在公園設置一個緊急逃生出口,便于發生地下事故時,人群可以最快時間疏散到地面。這個出口類似于一個地鐵站出口,平時被綠網覆蓋,和地面鋪裝融為一體。
以上的種種活動和功能列舉了將近有20種,這還不包括公園內的常規餐飲和文化設施,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局部細節處理沒有一一贅述,例如乒乓球場、遛狗區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功能就是上面所說的市民通過參與到競賽議事中所提出的設想,那么景觀規劃設計師則通過專業手法表達了出來,最后市綠化局通過建設施工實現了。而且市民的參與不僅在競賽初期就開始,還一直涉及到設計和施工階段。
市綠化局還為項目成立了專門的監管機構,其中就有市民自發組成的市民委員會代表和項目周邊居民的居委會代表??梢哉f,真正參與了城市建設項目的市民們也一天天目睹了建設的進度和城市的變化,最后使用并受益的還是市民自己。
綜上,通過三角公園這個項目開發和建設的前后過程以及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種自下而上的模式非常有利于匯總市民的實際需求,這不僅為設計師和規劃師提供了更接地氣的創作靈感來源,也為日后吸引公眾、提高場地和空間的使用率打了一針強心劑。打造活力街道,激活城市生活,不妨以三角公園作為一個優秀的參考案例。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20 陜西水石合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陜西水石合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陜ICP備14007313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西安
Copyright ? 2019 陜西水石合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陜ICP備14007313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西安